“理財產品投資”或是建業新生活要試水的另一個小天地。
觀點地產網 隨著代建平臺CCMC集團進入分拆上市程序,建業集團旗下上市平臺將達到4個。平臺間有什么關聯動作,似乎也極容易誘發外界猜想。
11月18日,建業地產宣布發行3億美元2024年到期票息7.75%優先票據之后,建業新生活隨即披露,將利用其營運產生的內部資金認購建業地產該筆于2024年5月24日到期票據,金額為1250萬美元。
按照建業新生活的預期,該次票據認購將為公司產生約340萬美元的利息收入(在公司持有票據至到期日的基礎上)。
由于此種認購兄弟公司票據的行為極為少見,以及建業新生活才剛上市半年,所以其此次認購的動機也似乎變得“特別”起來。
但從公告表述看來,“理財產品投資”或是建業新生活要試水的另一個小天地。
兄弟公司的理財產品
關于是次認購票據的考量,建業新生活向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公司2020年6月30日有逾27億人民幣在手現金,此次認購金額占公司在手現金約3%。公司認為將短期內無運營需求的資金用于低風險的投資理財有利于提升投資回報。”
為此,建業新生活還羅列了投資建業地產美元票據所帶來的預期溢利和風險評估:
首先,預期票據將為公司產生約340萬美元的利息收入;其次,公司董事較其他公司更熟悉建業地產業務,認為建業地產票據風險可控,且回報較一般銀行存款合理。
其三,認購票據與公司維持適當平衡的金融投資組合的策略,以及公司于現金及財務管理方面的保守庫務政策相符。
最后,由于公司已向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申請將票據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正式名單上市及報價,故倘本公司不欲持有票據至到期日,則該票據具有流動性,“董事認為,投資建業地產發行的債務證券屬審慎,并符合本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
事實上,此次認購建業地產美元票據只是建業新生活的一次“試水”,因為在公告中如此提到:“為就盈余現金實現較一般銀行存款合理的回報,本集團可能繼續采取審慎方法,選擇性投資于類似的低風險理財產品。”
對于未來的投資標的,建業新生活回應觀點地產新媒體時指出:“公司會考慮將短期內無運營投資需求的資金投資于風險較低、流動性較好的理財產品,如銀行存款。”
至于外界關注的會否繼續投資建業系發行的債券,其表示:“目前公司暫無進一步認購計劃。”
上市企業如何理財?
其實關于理財產品投資,在涉房企業中其實并不少見。雖然所投資種類各有不同,但所投入資金卻動輒數億元。與之相比,建業新生活此次試水只是“小巫見大巫”。
今年表現突出的,就有合生創展通過股權投資方式實現上半年收入28.36億元,主要收入包括多只股票投資收入以及廣州農商行等財務資產的股息收入。
上半年,合生創展新增“股權投資”為公司主營業務,以高新科技、醫療科技類股權投資為主。按照彼時的說法,合生創展將逐步從房地產開發、商業地產運營商轉型為科技賦能及產業驅動的綜合性投資控股平臺公司。
此外,首創置業5月份宣布訂立新一輪的資產管理協議,委托首創證券于委托資產初始運作之日起的三年內,為首創置業不超過人民幣16億元的委托資產提供資產管理及投資服務。投資范圍為現金類產品和固定收益類產品,如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基金、債券、票據及資產支持證券等。
5月25日,深深房則宣布贖回本金10億元的理財產品,取得理財收益2031.78萬元。其于過去12月內曾購買兩款理財產品,分別為中信銀行及華商銀行的保本浮動收益封閉式理財產品,涉及金額合計13億元,實際收益2623.56萬元,年回報率約2.02%。
與建業新生活一樣是物管公司的祈福生活服務,也在5月6日披露,自2020年2月至5月期間,其共投入3100萬元(約3400萬港元)用于認購理財產品,四筆中銀保本理財產品的全年投資回報率分別為3%、2.9%、2.5%及3%。
可以看出,上述企業的投資種類大都是以保本型為主的低風險投資居多,建業新生活也不例外。
因問及未來的投資預算和回報設想時,建業新生活對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公司會根據實際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考量,在投資時以風險把控為第一要素。”
僅就建業新生活此次債券投資而言,購買建業地產美元票據可獲得7.75%的利率回報,比深深房、祈福生活服務的銀行保本投資回報率要高不少,的確算是一筆“符合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之投資。
撰文:劉滿桃
審校:徐耀輝